需要警示的是,进入海外市场的国内电气设备企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,其中不乏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,对于海外投资及运营经验有限的国内设备制造企业而言,这不仅意味着要在技术、研发、产品、管理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比竞争对手“技高一筹”,更须谨慎控制好各国因政策、法律、文化的差异所带来的运营风险。
一言以蔽之
发展至今天,电力装备已经成为中国“走出去”有比较优势、相当规模以及技术竞争力的领域之一。目前,我国电力建设的重点正在由增加容量,满足电力供应向电力结构调整以及促进技术进步转变,提高国际市场的份额将是今后电力设备行业面临的新课题。
——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、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
猜想三:能源监管“新常态”
电气中国讯2014年,国家能源局创新监管方式,以问题为导向,以闭环监管与协同监管为手段组织了包括“简政放权”、“大气污染防治”、“信息安全”、“项目许可”、“电力交易秩序”等在内20项重点专项监管。继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、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案,及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、核电司原司长郝卫平等违纪违法案件发生后,能源局内部也开始对项目审批权力过于集中,批项目、批资金存在不规范和不公开等问题进行了反思。
在职能转变上,国家能源局将进一步梳理、取消或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,集中精力谋全局、管长远、抓大事。未来,对于煤炭、电力、油气、核电、新能源、科技等能源领域重大项目、重大资金审批,国家能源局将定期召开审批听证会,从而确保行政权力依法依规运行。新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?白克力也于近日表示,要进一步梳理权力清单,排查廉政风险点,完善风险防控制度,着力健全党内监督制度,健全选人用人管人制度等。
在企业层面,监管也或无处不在。国家能源局曾于去年先后通报了大唐、国电、冀中能源下属企业违规排放,环保数据作假骗取补贴;江苏省内有龙源、华电等企业风电项目存在未批先建、江苏政府不同部门对项目备案的要求不一等问题。此外,国家电网公司也在去年对其电气设备供应商质量监管出重拳,对招投标过程中的相关内容予以明确规定,进一步加大对供货质量问题、资质造假、违规转包分包等违法、违约及不诚信行为的处理力度。
鼓励公平的市场竞争,形成公平、合理、有秩序的能源市场秩序是电力监管的关键要义。与电力体制改革进程相适应,围绕能源领域的监管体制与框架在2015年或将得到进一步完善。
电气视点:
建立有效的能源监管体制,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,有效防止不正当竞争的出现,保护消费者的切身利益,维护能源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。不仅需要完善市场运行规则,规范市场准入原则,加强价格管制,防止市场垄断,鼓励公平竞争,更需加强对涉及安全、环保、健康、节能减排、普遍服务、消费者利益等方面的社会监督机制。
(责任编辑:云淡长天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