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晶硅企业产量占全国80%以上,前十家电池组件企业产量占全国70%以上,形成多家具有全球视野和领先实力的光伏发电集成开发及应用企业。
在此基础上,该《意见》还鼓励鼓励符合规范条件的骨干光伏企业充分发挥资金、技术、品牌等优势,对运营状况欠佳但有一定技术实力的光伏企业实施兼并重组。支持骨干光伏企业开展跨国并购,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,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。
在经历了种种考验之后,去年以来国内光伏产业回暖迹象明显,龙头企业初步显现,包括形成全产业链的保利协鑫、海润光伏、顺风光电、英利能源、汉能光伏以及天合光能等企业,都极有可能成为光伏产业寡头企业。企业竞争力提升的背后,是国内光伏稳定、良性发展的整体业态。产业、企业竞争力的提升,在辅以政策引导,国内的光伏产业越来越理性,并正在逐渐实现从“量变”向“质变”的蜕变。
电气视点:
兼并重组是手段而不是目的,最终还是为了实现产业竞争力的提升。将产业链内的每个企业都打造成为技术水平高、市场竞争力强的制造企业,并通过协同制造,形成综合能耗低、物料消耗少、生产效率高、技术水平高的光伏发电全产业链制造企业群,打造一批世界级的优质光伏制造品牌。
一言以蔽之
在新一轮光伏企业竞争中,企业会面临资金需求大、利润萎缩的双重压力,一些中小型的电池和组件企业将是重组并购的重点。在资金实力较强和市场占有率较多的龙头企业的冲击之下,一些资金实力不足的中小型企业,市场份额将出现急速下滑,在竞争中倒闭或者被并购是必然结局。
——中国太阳能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主任赵玉文
猜想七:“智能制造”引领工业高端转型
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,各个国家均在积极谋划部署,对高端制造业进行再布局,其中智能制造作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向,或将进一步重组整个制造业的创新体系。
目前,我国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工业融合发展呈现新趋势。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、移动互联、大数据、新型传感器、3D打印等新技术的持续演进,推动着制造业的智能化。2014年12月22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表示,2015年我国将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,大力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深度融合,研究论证实施国家级智能制造重大工程,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。
2014年,德国“工业4.0”概念风靡全球。去年,李克强总理访德期间,中德双方宣布两国将开展“工业4.0”合作。据悉,作为中国版工业4.0战略的重要抓手,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指导意见也将在今年出台,目前前瞻性研究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。
加快推进智能制造生产模式,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技术和装备,充分发挥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作用,组织一批重大科技项目。苗圩表示,未来将选择钢铁
(责任编辑:云淡长天) |